據悉,4月13-16日,由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非遺研培項目組主辦的非遺大師技藝(青瓷與大漆)研修班成果展將在北京宋慶齡體驗中心舉辦,該展將呈現來自全國各地的40名青瓷和漆藝非遺傳承人所帶來的傳統、創新和“1 1”跨界合作作品,向青少年及泛大眾展示年輕一代傳承人的文化創造力,展現傳統工藝在當代生活中的活力與魅力,將展出展品120件。
展覽時間:2018年4月13日----4月16日上午12:00
展覽地點: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一層中庭,面積600平米
參觀形式:通過中青旅遨游網預定宋慶齡體驗中心粹空間體驗產品,通過手機短信入場
【宋慶齡體驗中心攜手中青旅遨游教育榮譽奉獻粹空間系列產品】
從制度到器物、從哲學到生活、從童蒙養正到非遺傳承
萃取華夏之粹,展現中國之美
在這里,做一回真正的中國人
1、職業體驗系列之知書達禮小學童
體驗古代入學禮,吟誦蒙學經典
2、職業體驗系列之文武雙全的神射手
通過禮培養謙謙君子氣象,通過射培養英武果敢的君子氣度
3、職業體驗系列之梭子?紡車?織布機
體驗非遺紡織技藝,了解從棉花到棉布的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
4、職業體驗之非凡的植物染匠
體驗非遺紡織技藝,了解從棉花到棉布的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
5、職業體驗系列之玉石造物小良匠人
親子共制玉石手鏈作品,用手工表達對生活的感悟
6、職業體驗系列之愛創新的小陶工
職業體驗系列,親子共制陶藝作品,感受傳統文化,增進家庭關系
7、職業體驗系列之愛玩榫卯的小木匠
學習隼牟結構知識,親子共制木工作品,感受非遺技藝
非遺大師(青瓷/大漆)研修成果展精彩看點:
本次展覽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重點推出了“設計師 傳承人”的協同創新作品,鼓勵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跨界合作,促進傳統工藝融入當代生活,激發傳統文化自身活力。此次非遺研修班首次與全球創新設計研究生項目(GID)進行融合,由9名來自皇家藝術學院和帝國理工的高材生和我院10余名研究生組成設計師團隊,與研修班40名非遺傳承人通過分組合作的形式,在跨文化、跨學科的學習氛圍中展開了密切的交流。
作品名稱:Tea Tree
作品介紹及設計理念:Tea Tree從設計和制作是非遺傳承人與清華GID學生共同完成,傾入了設計師和手工匠人們的心血。TeaTree的設計來源于茶道文化。中國的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體的生活禮儀,通過飲茶的行為,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在精神享受,心靈凈化和人格操守等方面行到提升,以及有助于增進友誼,學習禮法等和諧氛圍的形成。TeaTree很好的體現了“和”文化,當人們在喝茶聊天的同時也灌溉了一棵樹,這棵樹代表著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關系。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抽象的茶道得到一種比較可視化的表達,讓人們在喝茶聊天的同時見證友誼的增進。在形態設計上TeaTree整體的茶杯和花盆形態結合了中國古代的酒杯的造型,也是中國的酒文化和茶文化的一種結合。
作品名稱:《云山》系列書房作品
作品介紹及設計理念:云山系列作品一共三件,分別為蒼山遠鎮紙,關山雪香插,空山語筆架,是產品設計師協同雕塑藝術家、非遺傳承人三方跨界合作的作品。作品意在將中國山水意境與文房產品實用功能相結合,從自然中的山石肌理和云霧形態中提煉造型元素。厚重的山石和飄逸的云霧給人的直觀感受看似完全對立,但設計師和藝術家卻在意象及形態上發現了它們的共通之處,調和對立達成統一,實現云山合一的境界。
部分精彩作品展示:
1.個性化定制個人五行杯
個人五行杯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古典哲學“五行”,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形態上與大漆,鈞窯瓷器相結合,創作中大量植入傳統藝術符號和現代美學元素,巧妙的運用線與面、曲與直、簡與繁的對比關系,在自然流暢的設計造型中融入自己的審美取向,使作品有民族傳統韻味又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情趣。
2.生肖旅行茶具套裝
作品以大漆與鈞窯瓷器,此套設計是清華大學非遺交流課程中由非遺傳承人,清華大學研究生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研究生針對“中國禮物”合作作品,靈感來源于成都竹子的外形,頂部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十二生肖,設計師在設計形式上以從上而下的方式表達當交流開始,從國際到城市到個人層面循序漸進的親近的過程。茶壺與兩個茶杯表達兩人之間的交流,且在旅行時可以套在一起,方便攜帶。
3. 十里紅妝系列(鳳凰套裝)
作品表達了婚禮慶典的隆重與喜氣,首飾造型端莊大氣,設計靈感來源于慶祝用的紅燈籠,故宮方正的四方紋樣,以及百鳥之王鳳凰。該系列造型華麗繁復,猶如著慶典的云蒸霞蔚。
4. 福報平安
在木珠的方寸之地上用古老的大漆渲染色彩,采用中國的繩編,配上各種材料,加上大漆珠,設計了項鏈、手飾等。遵循中國傳統生活美學,崇尚物質原態,植根于傳統的基礎造型和吉祥文化,加以創新,取材原物的形態,尊重自然秩序之美,每件作品都是獨一、孤品、高貴、古樸。
5.青瓷酒瓶
陶瓷是天然的盛酒、裝酒容器。現代陶瓷作為酒的容器功能是單一的,不環保的。該套作品克服了以上缺點,使得人們喝完酒還可以使用酒的容器,集香道、酒道、花道與一體,繼續發揮它的余熱。
6.蓮花蓋碗
作品手工拉坯成型,胎質細密,釉色瑩潤欲滴。器形為蓮花造型,既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和靈動,又賦予了作品美好的寓意。
7.茶盞、茶杯、硯臺
漆藝和鈞瓷兩種傳統工藝完美結合,鈞瓷的窯變配合大漆的豐富肌理,既有鈞瓷的絢麗多彩又有大漆的穩重高貴
8.福滿人間
繁華海棠,蓮子清幽。出世入世,觴詠相協。舉手投足,福滿人間融唐宋越窯特色于一體,話文人情調于一器。展現精致秀雅之情態。
背景資料:
非遺項目:雕漆技藝
非遺項目介紹:
雕漆技藝是指在器物胎體上層層髹漆到一定的厚度,然后在厚厚的漆層上雕刻精美花紋的技藝。河北固安雕漆技藝主要傳承了北京雕漆的技法,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發展,原材料的提煉、產品題材、造型、技法、裝飾風格都有所突破。漆料的煉制由過去的人工加工煉制變為半機械化,這樣更準確掌握漆酚漆酶的比例與漆的燥性與特性。造型和設計題材更加豐富,由過去的膠木胎盒類增加到各種銅胎瓶、盤、紫砂壺胎、瓷器茶道香道、木胎屏風、雕漆畫、與貴重金屬結合的首飾、頭飾、腕飾、高檔包裝裝飾等,豐富了雕漆產品的品種。裝飾風格由原先的牡丹花卉增加了各種花鳥、古建筑、山水人物、宗教題材、皇家圖案、民間圖案、現代圖案紋樣。雕漆的雕刻刀具在原來剌刀、起子、鏟刀、片刀、錦紋刀的基礎上,增加了彎刀、直角鏟刀、凹面刀、三角刀、刮刀等,增強了產品的浮雕藝術效果。雕刻技法也隨之更加豐富多樣,打磨工藝更加細膩精致,把大漆的材質美充分體現出來。雕漆的技法在傳統的剌、起、片、鏟、勾基礎上,豐富到刮、凹面、錦紋、房座等,更能體現雕漆工藝的神韻。
非遺項目:鈞瓷燒制技藝
非遺項目介紹:
鈞瓷,始于唐,盛于宋,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與汝、官、哥、定瓷并駕齊驅,又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藝術魅力成為諸窯之冠。有“家有萬貫,鈞瓷一片”的美譽。發祥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鎮的鈞瓷,經過1000多年的歷史演變,其“鬼斧神工”的燒制技藝在今人的傳承中更加爐火純青。鈞瓷胎質精純、堅實細膩,造型以端莊渾厚、古樸文雅為特色。器皿棱角分明、線條優美、紋飾簡練、雕塑別致,傳統作品尊、鼎、缽、洗、瓶等陳設品。鈞瓷的釉層豐厚瑩潤,釉色以紅紫為基調,釉紋深沉多變,釉面有明快的流動之感,色彩變幻莫測。乳光瑩潤,似玉非玉勝于玉;質地淳厚,開片聲似琴如鈴;色彩奇幻,意境幽遠絕世無雙……根據現代生產工序,鈞瓷生產一般需要經過加工、造型、制模、成形、素燒、上釉、釉燒、檢選八大工序。即先在礦區取宜于鈞瓷產生窯變的原材料,經過風化和細磨后,按比例合成為鈞瓷泥或釉料。然后,鈞瓷匠師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意,通過徒手捏制、用模具拓制或在轉動的輪盤上手拉泥坯使其成形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遨游網"上的內容,包括文章、資料、資訊等,本網注明"稿件來源:"遨游網"的,其版權均為"遨游網"或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公司、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得到 "遨游網"許可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遨游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遨游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網絡”的文章、資料、資訊等均為轉載稿,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僅請讀者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遨游網不承擔讀者由此產生的相關損失。
廣告合作,媒體投放,新媒體合作,媒體采訪對接
牟女士
mujiaqi@aoyou.com
1580132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