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笛巖位于桂林市西北約七公里的光明山上,主景是一個神奇的巖洞,被稱為“大自然藝術之宮”。因為洞口附近長著一些蘆獲草,可以用來制成笛子,故得名“蘆笛巖”。從洞中八十多則(現存七十七則)題記看,早在唐貞元八年(792年)就有人進洞游覽了。
蘆笛巖和七星巖是桂林兩個著名的巖洞,兩者雖然同屬溶石巖洞,卻風格迥異,前者玲瓏瑰麗,后者雄偉壯觀。這兩個巖離市區很近,交通方便。
蘆笛巖因為原來的洞口很小,又在半山,外人不易發現,戰亂時這里就成了附近村民的秘密避難所,直至一九五九年才又重新被發現。現從市區沿風光旖旎的桃花江修了柏油公路,址達巖下。山下修建了廣場、芳蓮池、餐廳茶座、樓臺亭榭,以及飛橋、朝暉樓等,還種植了許多竹樹花草。
蘆苒巖是個馬蹄形的巖洞,洞口不大,洞深二百四十米,游程約五百米。洞中石鐘乳仍基本保持著原來的色澤,不須借助彩燈也自然晶瑩璀璨,五光十色。依據石筍、石幔、石花、石柱、石鐘乳的形狀和色彩,分別取名為“獅嶺朝霞”、“紅羅寶帳”、“高峽飛瀑”、“蘑菇山”、“塔松傲雪”、“花果山”、“魚尾峰”、“遠望山城”、“葵花峽”、“古鏡峽”、“幽境聽笛”、“戰鼓催春”、“雄獅送客”……三十余景景景相接,使人目不暇接。
蘆笛巖洞深240米,游程500米。約70萬年前,因地下水沖刷和溶蝕,含碳酸鈣的滴水、流水與積水,因水分揮發,二氧化碳重新沉淀,形成了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奇觀。自洞頂垂下的叫石乳,自地上向上生長的叫石筍,石乳與石筍連接成石柱、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一些石頭中空,敲擊時發出的聲音清越入耳,又稱石琴、石鼓、石鐘;回乳石中含方解石微粒,在洞內五彩燈光的映照耀反光,便形成"鉆石山"、"高峽飛瀑"等奇觀。巖洞內共分"石幔層林"、"天柱云山"、"水晶宮"以及"曲徑畫廊"四個洞天,有"獅嶺朝霞"、"高峽飛瀑"、"原始森林"、遠望山城"、"盤龍寶塔"等20處景點,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由于桂林的地質是厚而純的石灰巖層,石灰巖層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容易被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桂林溫濕多雨,雨水一部分沿著地表流動,一部分從巖石裂縫里向地下流動,都不斷對巖石進行溶蝕,年長歲久,就在地上地下雕刻出許多奇峰異洞來。于是就形成了這千姿萬態、五光十色奇異景觀,這真是大自然對人類的無償賜予!
特色景點
獅嶺朝霞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壯麗圖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太陽初升就有成群的獅子迎著朝陽在森林里盡情地歡舞,使整個森林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朝氣。這里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著那邊的一群玩耍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這些山峰、古樹、獅子都是由洞頂滴水形成的鐘乳石,含有鈣離子的水從裂縫中滴下來,經過上萬年以至幾十萬年的積累,結晶成懸掛在洞頂的石鐘乳;水滴到地上,形成從下往上長的石筍;經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連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次生化學沉積物。中國有句成語說“水滴石穿”,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要有滴水活動,鐘乳石就會不停地生長。
雙柱擎天
這許多密集高大的石柱組成了蘆笛巖中最壯觀的石林。林中的這兩根石柱真有頂天立地的氣概,它們一樣高大.一樣粗細。仔細看又能看出它們不同的地方:右邊這根,看上去沒有與洞頂連接,其實頂部有幾根石絲已經連接起來了。左邊這根“石柱”,像是已經連接了,實際上還差一點沒有連接,它只不過是被一同色的石幔將柱頂給遮住了。真是“疑是相接卻未接,像未相連卻已連”。嚴格地說起來,連接起來的一根才能叫石柱,未連接的,上面叫石鐘乳,下面叫石筍,不過它們都已沖破云霄,直刺青天,人們叫它們“雙柱擎天”。據地質工作者研究,未連接的這根,只要還有滴水活動,總有一天也要連接起來。在桂林的巖洞中,因條件不同,鐘乳石生長的速度也不一樣,每一百年里有的長幾毫米,有的長二三十厘米,究竟100年后它能不能連接上呢?祝大家健康長壽,100年以后再來游覽。
水晶宮
這里是蘆笛巖最寬闊的地方,最寬處有93米,最高處18米,大廳的左上方懸掛著一盞巨大的宮燈,把整個大廳染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好像是神話故事里東海龍王的水晶宮。請大家到水晶宮去參觀……走進這個大廳,大家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么這里這么平整,空空蕩蕩,沒有密集的鐘乳石呢?有兩個原因:第一,這里的巖層平緩。古地下湖的湖水順著巖層溶蝕了整層巖石,留下的層面平平整整,成了這個大廳;第二,是因為這里的洞頂巖石比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滲透下來,所以鐘乳石也少。洞底更顯得平坦寬闊。
開放時間
淡季(12月~3月):08:00~17:30
地址
廣西桂林市秀峰區蘆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