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位于安陽市西北郊小屯村殷墟路北端,距安陽市中心5公里。安陽市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一帶,古名“北蒙”,亦稱“殷”。公元前14世紀,商朝第十代國王盤庚,遷都于“殷”,成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前11世紀,帝乙之子辛繼位,即紂王。他寵妲己、排忠良、建鹿臺,驕奢淫逸,殘酷暴虐,眾叛親離。周武王聯合諸侯討伐,經過牧野之戰,紂王自焚于鹿臺。商王室在此共傳八代十王,歷經273載,史稱殷朝,亦稱殷商。周滅商后,國都他移,小屯一帶的繁華王都逐漸荒蕪,光華閃爍的商文化被淹沒地下,淪為一片廢墟,后人稱“殷墟”。 《史記》、《括地志》均有關于殷墟的記載。
光陰荏苒,三千年歲月流逝。到了19世紀末期,小屯人辛勤地耕耘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們時常翻掘出一些骨片,有的上面帶刻痕,但沒意識到是前人所為,統稱“龍骨”。剃頭師李成第一個發現并賣給藥鋪治療瘧疾、創傷,一斤僅值六文錢。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冬,山東濰縣古董商范春清從河南安陽購得許多“龍骨”,作為珍貴藥材販賣到京師一家藥店——北京菜市口達仁堂。次年,在京任國子監祭酒的金石學家王懿榮患瘧疾,抓了一帖中藥。他在檢認藥物時,驚奇地發現“龍骨”上有紋道,或像人或像獸,經仔細研究考證,系遠古圖像文字,多記載商代帝王之名,始知為商代卜骨。他追蹤尋源,曾與古文學家羅振玉、《老殘游記》作者劉鶚一起找到這位古董商,其人故意含糊其辭,未能求得“龍骨”真實產地。而范春清藉此連販近千片,大塊骨升值到二兩銀子,從王懿榮手中撈了一大筆錢。國寶甲骨文的發現不僅是對中國考古和文化史的重大貢獻,而且轟動了海內外。羅振玉第一個高價買知“龍骨”的真實產地,“殷墟”引起世界矚目。
1928年至1937年,國人對殷墟組織了15次大規模發掘;“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在殷墟進行了挖掘盜運活動。新中國成立以來,殷墟考古有計劃地進行,前后經過80多年的發掘,一座座地一下“檔案庫”被陸續打開,基本弄清了“殷墟”的布局和數據:占地總面積30平方公里,共出土甲骨16萬余片,其中大陸90多個單位收藏10萬片,臺、港收藏3萬多片,外國收藏26萬多片;甲骨文總字數達160余萬個,單字4500多個,能認識和確定為漢字的1700多個。還有出土青銅器“司母戊鼎”,居世界之首;“婦好墓”等的發現,轟動了世界史學界和考古學界。
1950年4月,中國科學院派出發掘團,發掘武官村大墓。其后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建立安陽工作站,負責殷墟的調查發掘工作。1953年,安陽市成立殷墟文物保管所,劃定了遺址的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開展保護工作。1961年,國務院將殷墟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9月,在小營附近的祭祀坑修建了保護房。1987年建立了殷墟博物苑,在原址復原或仿建了4座商代宮殿和婦好墓上的祭祀建筑。
開放時間
8:00~18:30(4月~9月)
8:00~17:00(10月~3月)
地址
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候家莊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