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紀念館位于南昌南郊十五華里處的梅湖定山橋畔青云譜。青云譜原是一個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道院。自古以來就是游客矚目名勝之地,現辟為“八大山人紀念館”。
相傳在公元前六世紀,周靈王之子晉在此開基煉丹。西漢末年,南昌縣尉梅福曾棄官隱于此,后人建梅仙祠祀之。晉朝許遜治水至此,設壇講道,建太極觀。唐代大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遜奏建太乙觀。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易名為天寧觀。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孫朱耷(號八大山人)來此隱居,取“呂純陽駕青云來降”之意,改名青云圃,后又寓義為青云傳朱明家譜,改圃為譜。從此,青云譜便與八大山人的坎坷生涯及其書畫藝術聯系在一起了。 明亡之后,八大山人懷著國破家亡的痛苦為僧為道,有時還裝瘋作啞,不和人來往,也不和人說話。他的名字很多,“八大山人”四字連寫起來,有時像“哭之”,有時像“笑之”,分別表達了他寫字時的心境。八大山人從不為清廷的權貴畫一花一石,而農民貧士卻容易得到他的作品??滴跏吣辏?678年)胡亦堂任臨川縣令,曾籠絡他為清廷效勞,他竟假裝瘋癲,撕毀僧服,走還省。
清初的畫壇有“四大畫僧”之稱。即八大山人、石濤、石溪、浙江。八大山人以精煉放縱的筆墨,表現了他那倔強傲岸的性格,抒發了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和憤慨,大氣磅礴,感人心脾。名畫家鄭板橋在題八大山人的畫時稱贊說:“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現在的青云譜建筑群,規模和風格與清朝光緒年間重建的道院大抵相同。屋宇布局以關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為主體,殿宇中部為方丈堂,三殿逐次遞進,曲廊相通,甚是幽靜。
青云譜舊大門在圍墻西端,是一座雄偉的石牌坊,上懸“青云譜”石匾,門后是八大山人手書“眾玄少之門”。二門門楣上刻有“凈明真境”四字。方丈堂左名“黍居”,右名“鶴巢”,壁懸他的手書對聯:“啖吐趣中皆合道,文詞妙處不離禪”。前后三殿和芫右邊的斗姥閣,是八大山人和他弟弟朱石慧的書畫陳列室。從南耳門出陳列室,便是七巧借地勢、因形造景的亭臺、水榭、假山、小橋、花木、溪流、錯落有致,相得益彰。 在紀念館,游人還可到八大山人衣冠冢和雕像前憑吊。
開放時間
全天
地址
江西省南昌南郊十五華里處的梅湖定山橋畔青云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