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總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華中路。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駐此,至清朝滅亡(1911)。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順天路(保定路)總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這便是直隸總督署的最早前身。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北方后,改保定路為保定府,知府衙署設在元朝的宣化堂,保定各府在宣化堂周圍擴充基址,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衙署。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定鼎燕京,保定近靠京師,遂將大寧都司移至保定,保定府署改為大寧都司署,府衙則在原址以東約三十步另行修建。
“直隸總督部院”匾為雍正皇帝手書,現存總督署遺址與雍正初年建成的總體面積、布局基本相同,東西廣約130米,南北深約220余米,總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南北兩條甬道相隔,將衙署分為中、東、西三路。主體建筑在中路,主要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上房,并配以左右耳房、廂房等。這些建筑均為硬山小式建筑,布瓦頂,至今保存完好。整個建筑以甬道及各堂正中為中軸線,兩側建筑對稱,意境深邃,氣氛莊重。直隸總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襲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時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宮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規制的影響。整座直隸總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東西寬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縱深約224m,共占地三萬余平米,其建筑分東、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進院落,配以左右廂房耳房,均為小式硬山建筑。東路的東花廳、外簽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直隸總督署大門以外,清時曾建有轅門、照壁、旗桿、樂亭鼓亭、一對石獅、東西班房,以及西轅門外專供每日報時及拜發奏折之用的炮臺等附屬建筑。這些建筑如今雖大多不存,但其所組成的半封閉格局,以及造就的威嚴氣氛,曾給人以森嚴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覺。中路建筑坐落在督署的中軸線上,大門內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堂、二堂、內宅門、官邸、上房、后庫以及儀門以北各堂院的廂房、耳房、回廊等附屬建筑。
入清以后繼續大寧都司,衙署依舊,后大寧都司署則改為參將署。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將直隸巡撫改為直隸總督;雍正七年選定參將署作為總督署的新址;雍正八年總督遷此直至清朝滅亡??偠绞饸v經八帝180余年歷史,共有總督74人99任次,曾國藩、李鴻章、劉墉、方觀承、袁世凱等人都曾任過直隸總督,歷史內涵非常豐富,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
開放時間
08:00~17:30
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裕華西路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