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寺位于安慶市樅陽門外的長江邊上,建于明萬歷四十七年,清取意為寺迎長江而立,改稱“迎江禪寺”。占地3萬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振風塔、毗廬殿、藏經樓、人士閣、法堂、廣嗣殿等建筑組成。
整座寺院建筑在長江岸邊的高地上,殿堂巍峨,從十里開外即能見其雄姿。安慶乃歷史文化名城,迎江寺即在該城之東南,它上接九華山圖庫,下臨匡廬,北攘天柱,南臨長江,可謂得天地之靈氣,占人文之輝光。安慶迎江寺位于安慶市東門,瀕臨長江,占地3萬余平方米,始建于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歷代均有整修或修建,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重建,明光宗曾親書匾額“護國永昌禪寺”,清順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禪寺”,乾隆帝賜“善獅子吼”額,光緒八年(1882年)題匾“迎江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近代名僧月霞于九華山創辦中國第一所佛教院校以后不久,即來到迎江寺擔任方丈,在其住持期間,留下了著名的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月霞方丈公案”。月霞離去之前,派弟子心堅來迎江寺擔任方丈。
寺內文物珍藏十分豐富,最有價值者為明朝金粉寫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 (附《心經》 )。此經用金水在瓷青紙上寫成,趙體楷書,筆法莊重秀逸;經書中有50幅佛像和菩薩度化眾生圖,畫法技術高超,被國家定為一級文物。此外還有清人翁同、曾國藩等人的竹書扇面;近人張大千、齊白石等人的山水花卉作品;當化畫僧懶悟大師的禪機國畫。另有明清時代的各類碑記九塊。振風塔是迎江寺最具特色的建筑,又名“萬佛塔”。始建于明隆慶二年(1568年)?,F存的振風塔共七層,高60米。塔身平面形狀為正八邊形,底層邊長約5.5米,兩對邊距離約13米,逐層收縮。塔內空心,有石級直通塔頂。
歷史故事
清朝初年重建,康熙二年(1663年),巡撫張朝珍修大殿和山門,至此迎江寺方成規模。以后續有整修擴建,終成沿江一帶名剎。咸豐十一年(1861年)毀于戰火。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名“迎江寺”,意為寺院迎長江而立。光緒元年(1875年),慈禧太后賜給迎江寺“妙明園”匾額,懸于藏經閣上。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近代名僧月霞于九華山圖庫創辦中國第一所佛教院校以后不久,即來到迎江寺擔任方丈,在其住持期間,留下了著名的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月霞方丈公案”。月霞離去之前,前派弟子心堅來迎江寺擔任方丈。迎江寺大門上方書有“迎江寺”三字匾額,門兩邊各置鐵錨一個,重約3噸,這是該寺有別于其他寺廟的獨特之處。據民間傳說,安慶地形如船,塔為桅桿,若不以錨鎮固,安慶城將隨江東去,故而設之。
開放時間
全天
地址
安徽安慶市迎江區沿江東路148號